浙大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受钱江晚报的委托,于2010年12月11日至2010年12月14日,对杭城6大人群做了一个阅读调查。…
这是一次非常严谨的调查。秉承“中立、客观”的原则。浙大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用先进的电话访问系统(CATI系统),共计拨出15727个电话,获得成功样本605个,确保每个人群有100个有效样本。
以下全文转自钱江晚报:
2010 杭州阅读调查
这座城市的人都在读什么书?他们在哪里读书?他们和谁一起读?他们爱扎哪个读书圈……时值岁末,《全民阅读周刊》携手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强力推出三大阅读特别回顾报道。在“2010杭州阅读新地标”后,今日为您奉献“2010杭州阅读调查”。
时间真快。
《2009杭州全民阅读报告》,网上还能看到有人转载有人评论,2010年的阅读调查又来了。
一年过去了,人们的阅读有变化吗?商人还是应酬太多,没有时间读书吗?工人还是喜欢读小说?中小学生仍困惑不知该读什么吗?大学生每天阅读时间还是不到一小时吗?白领读书还是要实用不要消遣吗?……
今年,我们委托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继续就六大人群作一个杭城阅读调查。这六大人群——包括商人,他们有企业老板,也有市场里的小生意人;包括白领,有国企的管理人员,也有外企的“白骨精”;包括工人,有国企的一线操作人员,也有私企的打工者;包括大学生,他们分布在浙大紫金港,工大小和山,也有下沙等高教园区的;包括中小学生,有杭州市中心的,也有萧山、余杭区的,今年我们还增加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公务员。
一个城市的忙可以从快餐店的多少、步行速度的快慢、跳槽频率、手机通话、婚恋状况等指针上看出,那么一个人群的阅读状况应该也能从阅读时间、阅读类型、阅读数量、阅读影响等数据中看出。所以我们围绕这些方面设计了12个问题,有些与去年一致,比如每天的阅读时间,一年的阅读量;有些则发生了变化,比如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的选择,阅读方式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等。
这是一次非常严谨的调查。秉承“中立、客观”的原则。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用最先进的电话访问系统(CATI系统),共计拨出15727个电话,获得成功样本605个,确保每个人群有100个有效的受访者。在此我们感谢接受调查的人,愿意把自己的阅读状态与大家分享。
这是一次非常真实的纪录。本报通过对杭州各个阶层阅读状态及趣味的梳理,发现这一年杭州全民阅读的变化:人们的阅读时间都增加了;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的人少了;因为IPhone的流行,电子阅读的人多了……
这是一次非常真诚的解读。和去年一样,我们邀请了毕飞宇、吴晓波、徐岱等名家,对每份阅读报告进行深度分析。浙大教授徐岱说,在一个消费主义时代,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向“娱乐至死”的观念俯首称臣。而抵抗需要阅读。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说,你我他,个体的阅读趣味不足挂齿,那么,你们我们他们,群体的阅读趣味,应该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透射出光芒来。本报记者 王玲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