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国务院批复,标志着浙江省海洋经济大开发战略正式拉开帷幕。宏观战略和政策的实施需要微观主体的广泛认同和积极配合,广大企业、民众对海洋的了解程度、参与的意识和动力、以及相关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全省海洋经济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此,浙江大学文科海洋交叉专项出资支持开展了面向全省企业、居民、以及各类各级学校的专项调查,以了解广大经营者、居民、教师和学生对海洋经济的认识、对浙江省海洋开发战略的关注、对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的认知度。调查工作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基础平台所属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承担执行,目前已基本完成调查研究工作。
海洋经济开发战略实施需要微观经营主体广泛参与,而经营主体投资海洋开发的信心,一定程度上受全社会海洋意识整体状况的影响。面向民众的调查旨在了解社会各界认知海洋关注海洋的程度,调查以计算机辅助电访方式实施,涉及全省11个市地的89个县市区,获得有效样本1506个。
调查显示:浙江省居民对海洋的关注目前尚处于初级水平且呈“自发”性特征对浙江良好的海洋资源条件认识不足。但浙江民众对海洋信息反映敏感,信息意愿显著,尤其是,强烈的海权观念表明,只要辅以宣传,浙江民众的海洋意识将迅速提升,浙江海洋经济开发具备良好的民意基础。
一、民众海洋意识目前尚处在初级水平
海洋意识,本质上指社会主体对海洋价值与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显性地表现为对海洋相关信息和知识的关注度,在海洋开发和利用方面投入的力度,以及开发利用的目标和行为方式等。从这些方面观察,浙江民众目前的海洋意识尚处于初级水平。
1、部分民众“条件反应式”地拒绝讨论海洋相关话题,没有意识到人类与海洋的密切相关
调查过程中有815位居民在获知我们想要与其交流一下“海洋相关信息”、“浙江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等方面内容时,即时反应认为该主题与其不相干,也没有兴趣;有409位居民在访问交流中途强烈地认为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并且主观地认为对后续的内容也不会有兴趣,从而使得访问的过程不得不中途停止。这两类居民合计占到了我们全部所接触居民总数的18%,数量几乎与愿意接受访问的人数相当。
2、对海洋的资源性有较好认识,但对浙江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知之不多,说明民众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停留在“自然现象”层面而没有上升到“经济要素”层面
当被提及“海洋”时,41%的受访者表示第一想到的就是“丰富的海洋资源”, 80%以上的受访者对“鱼类、油气、水体空间”等海洋资源有较好的了解,有64%的受访者认同“陆地所能提供的能源、矿产、蛋白质等资源不足时,可以通过开发海洋来获取”,展示出对海洋资源较好的认知水平。
但是,受访者虽然认识到海洋中有极丰富的资源,却并不关注这些资源在哪里、归谁所有。我们列举了浙江所拥有的独特海洋资源优势的六个方面,包括:海岸线总长度全国第1位、深水岸线约占全国1/3、宁波—舟山港是世界级深水良港的最佳选址、舟山渔场可捕捞量全国第一、东海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浙江、浙江可供开发的海洋能源全国首位。调查结果显示:舟山渔场的可捕捞量被认知度最高,但也只有2/3的民众了解这一信息,海岸线条件和海洋能源条件的被认知度均不到25%,而有12.4%的受访者对上述六个方面目前尚一无所知。
浙江省拥有独特的海洋资源条件,这正是浙江开发海洋经济的优势所在,但民众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只是把它看作一种自然现象,大多数人并没有将它与发展的机会、发展的条件等“经济”性关联在一起。
3、对海洋资源开发的相关法律法规极少关注。
正因为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停留在“自然现象”层面而没有上升到“经济要素”层面,民众对海洋资源开发所必然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几乎没有关注。调查显示:82%的被访者不知道“国家和浙江均制定有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等法律,了解基本内容的被访者数量不到有效被访人数的5.6%。即便是舟山、台州、温州这三个直接临海的市地,404名被访者中只有7.2%了解上述法律法规相关内容,大部分民众(57.2%)只是“知道有这类法规,但不太了解内容”,而有35.6%的民众根本不知道有这类法规存在。
4、海权意识强烈,但主要表现为源生的民族感情,缺乏相应的知识素养
当被问及“如果为了维护中国的海权希望您捐款您会捐吗”的时候,90%的被访者均表示出十分积极的态度。对于“东海与日本的钓鱼岛之争”、“南海与越南等国之争”、“黄海与朝鲜韩国之争”,分别有94%、68%和55%的被访者关注到了,说明浙江民众对“海权”所代表的国家主权有较清晰的意识。
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这种意识显著推动了民众了解海洋、探究海洋的自觉行动。我们在调查中设置了与海上争端密切相关的四个专用名词:“领海”、“公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了解民众对这些名词的认知度。结果显示,上述四个名词其内容被“基本了解”的比例分别是52%、61%、38%和23%,而 “一点也不了解”的比例分别有18%、15%、34%、48%。这与民众对海权事件的高度关注和对维护国家海上主权而表达的强烈意识形成了反差,民众的海权意识尚属于民族情感的驱动使然。
二、提高民众海洋意识,需要培养“自觉”性行动
浙江民众的海洋意识水平目前看似不高,但调查中显示出来的进一步了解海洋的意愿、保护海洋的热情,表明浙江民众的海洋意识可以迅速提升,浙江海洋大开发将具备良好的民意基础。
1、目前民众海洋意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自觉”性行动不足
调查显示,62.8%的被访者表示其所拥有的海洋知识和信息是“自然而然”无意识地积累起来的,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只有23.3%的人将“专业书刊”列入了其积累海洋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可以说,浙江民众的海洋意识水平尚未达到“认识到”“应该或需要去了解海洋”的这样一种“自觉”的行为层次。
各类人员意识水平的差异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调查显示,男性出于“个人兴趣”对海洋的关注度高于女性14个百分点,45岁以上中老年被访者由于“年长”拥有一个更长的“自然而然”的积累过程,从而其认知度高于 “80s后”被访者约10--15%,城镇被访者处于一种更优越的信息环境而使其拥有更有效的“自然而然”积累过程,其认知度高于农村被访者约10%--20%。
这 种以“自然而然”为特征的“自发”性的海洋意识积累,其水平显然取决于外部所能提供的知识信息的质量和强度,而目前面向公众的海洋知识信息供给恰恰是十分有限的,这直接导致民众海洋意识不高。
2、民众海洋意识积累的“自觉”性行动可引导、可激发
调查显示,虽然目前浙江民众对海洋的了解十分有限,但当我们通过访问的过程向被访者展示一些关于海洋的资源信息、关于浙江的海洋资源优势后,65%的被访者表示想要更多地了解海洋;虽然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有所了解的比例不到6%,但当我们通过访问的过程展示了一些赤潮、咸潮、渤海湾油田漏油事故等信息后,58.2%的民众愿意为海洋环境保护捐款;虽然民众对浙江海洋资源优势了解程度有限,但当我们通过访问的过程展示出浙江独一无二的海洋条件后,一半以上(51.6%)的被访者预期可以通过“普陀‘观音’文化”的“发扬光大以促进浙江发展”,表现出民众对本地资源条件的重视。
民众的上述意愿是广泛而普遍的。我们看到“80s”后目前海洋意识水平看似最低,但其进一步积累信息的意愿却是最高的。女性被访者中也有61%的人想要进一步了解海洋,即便是居住在农村的被访者,也有54.8%的人希望了解更多海洋相关知识和信息。
可见,不管浙江民众现有的海洋意识的水平如何,只要引导得当,信息供给充分,浙江民众了解海洋的“自觉”行动是可以迅速培养的。当民众认识到“应该或需要去了解海洋”的时候,“自觉”性行为将促进浙江民众全面深入地了解海洋认识海洋。
三、持续提升民众的海洋意识,形成海洋经济发展的坚实民意基础
我们认为,近期,充分运用电视媒体和网络资源改善信息条件是迅速引导民众自觉积累海洋知识和信息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看,提高公民的受教育水平是提升民众的海洋意识水平的关键。
1、充分运用电视和网络,迅速改善海洋知识与信息的供给
调查显示,广播电视媒体是农村受访者与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受访者获取海洋信息的最主要途径,网络是“80s后”被访者获取海洋知识和信息的第一重要渠道。调查显示,40%的民众认为提升人们海洋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加强海洋新闻的宣传,而新闻宣传最有效的途径当属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尤其,广播电视和网络是时效性最强、成本最低的信息传播工具,有效利用这些媒体提供丰富的海洋知识和信息,民众的海洋意识水平将得到迅速改善。
2、重视教育,提升民众的受教育水平,从根本上提升民众海洋意识
调查显示,民众的海洋意识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被访者中83.3%的人愿意了解更多的海洋信息,而小学及以下的被访者这一比例只有2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被访者中72.2%认识到了浙江的海洋优势、55.5%关注到了浙江的海洋经济开发战略,而小学及以下的被访者这两方面的比例分别是53.3%和6.7%。
我们分析认为这种现象是必然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可能出于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去了解海洋知识获取海洋信息,越有能力去理解海洋知识、梳理海洋信息,越有社会责任感去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政府的重要战略和举措。因此,提升民众的受教育程度将从根本上提升民众的海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