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外网抓取 >> 正文

美国:认为人类是全球变暖罪魁祸首的比例持续在57%——虽更多民众表示其对全球变暖有所了解,但对人类的斥责并无增加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4年5月19日星期一 转载于: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

今年三月,盖洛普调查了美国人对气候变化的看法以及其看法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化情况。本文为盖洛普最近此次调查的系列报告中的第五篇。此系列报告探讨美国民众对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及重要性、成因及后果,美国人对的全球变暖的了解程度以及其他问题的看法。

普林斯顿新泽西报道,认为过去一个世纪地球气温上升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后果的人数(57%),比认为这是环境自然变化的结果的人数(40%)要多。2013年以来,美国人对此问题的看法基本保持平衡。但这反映了一个更广泛的共识——人类应对全球变暖负上责任,而不再是像2010年至2012年那样,只有不到半数人持有这种看法。然而,认为人类活动应负上责任,这一共识还没恢复到2007年61%的水平。



以上趋势来自盖洛普年度环境民意调查。此调查为电话访问,自2001年起每年3月进行,具有全国代表性。最近一次调查于2014年3月6日至9日进行。

虽然美国人普遍认为人类活动应对全球变暖负上责任,但这并不一定要转变为对此问题的忧虑。与其他问题相比,对全球变暖(即“气候变化”)感到忧虑的人数依然较低,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觉得全球变暖将会对他们的寿命构成严重威胁。


“非常”了解全球变暖的人数创新高,达33%

在同一次调查中,盖洛普访问美国人对全球变暖的总体了解程度,结果录得本年度最高纪录,与2013年的27%相比有所上升,33%的人认为他们“非常”了解全球变暖。同时,此记录是1992年首次调查所得出比例的三倍。

从较长一段时期来看,认为对全球变暖“比较理解”的人数比例也有所上升,从1992年的42%上升到如今的51%。另一方面,对此问题一无所知的人数比例也下降了超过一半,从44%下降到16%。



美国主要的气候科学研究者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包括“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处于气候变化研究前沿的联合国机构)的人都坚信,二氧化碳水平的上升以及使用矿物燃料产生的副产品都是导致地球气温上升的原因。然而,认为自己对全球变暖具有丰富知识的人,以及那些对此不甚了解的人,都不认为人类应为全球变暖负上责任。

事实上,近年来,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即那些认为自己对全球变暖十分了解的人,最不可能认为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污染造成的结果。这与2001年至2007年的情况相比发生了些许变化。当时,在各知识分子群体中,大部分十分了解全球变暖的美国人总体上认为污染是全球变暖的原因。

情况在2007年至2010年间发生了剧烈变化。当时对全球变暖最了解的群体反而成了最怀疑的人。那段期间经常出现电子邮件被黑客公开的事件。其中在2009年,全球变暖怀疑论者认为某些资深的气候研究学者在压制气候的科学信息,这一论战最终演变为“气候门”事件。



同一时期内,即2008年至2010年间,共和党人变得更倾向于认为自己对全球变暖有充分了解而民主党人的深入了解程度一直保持较低水平。此后,民主党人对全球变暖的了解急速上升,而共和党人则保持在稳定水平。然而,与十年前相比,三个政治党派群体对全球变暖的自感知识都有所提升。



除政治党派外,盖洛普并未发现美国人的教育程度与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这一共识之间有何太大关系。与没有大学学历的人相比,大学毕业生只是稍微更倾向于认为人类活动应负上责任而已。



人们对全球变暖成因的看法取决于政治

政治因素远比知识能够决定美国人认为人类应对全球变暖负责这一想法的程度。民主党人比共和党人更倾向于抱有这种看法。如盖洛普趋势所示,近年来就此问题产生的党派分歧已经加深。



调查结果

如今,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全球变暖的美国人人数是二十年前的三倍。同时,合计有84%的人现在表示对此非常或比较了解,与2001年的51%相比有所上升。尽管人们对此认识有所加深,但与2001年相比,如今仍只有较少数美国人赞同全球变暖支持者的看法。他们认为地球变暖是“人为的”,换句话说,即人类对自然造成的影响结果。与2010年录得的低点(50%)相比,认为人类是罪魁祸首的人数上升到57%,但依然没有恢复到较早前水平。

重要的一点是,公众对人类在全球变暖中扮演的角色的怀疑并非基于缺乏教育。与其他很多衡量公众对全球变暖的态度的标准一样,政治具有先导作用,使得大部分民主党人普遍接受污染是罪魁祸首的科学观,而大部分民主党人则认为全球变暖是自然界的气候循环,并非人为。


(本文转自:http://www.gallup.com,且由本网独家翻译,若转载请注明)


版权所有: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 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503号东建大厦西座九楼 邮政编号:510045
电话:020-83545411 83546063 邮箱:c-por@vip.163.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粤ICP备 13065077 号

上一篇:
第四届实验经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
下一篇: 没有了